措尼仁波切

措尼仁波切 如何連結本質愛

2017/04/30

措尼仁波切 如何連結本質愛

 

 

現在是21世紀,比較起遠古時期,人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,例如剛剛現場響起手機接收到Line訊息的「嗶」聲,就是一個例子。我們接收了非常多資訊、訊息,透過五個感官,進入我們的心和感覺,儲存在我們的系統中,如果不知如何消化,就會存留在我們身體內,不斷地累積,數年之後,就會變成一種堵塞、阻障。


我們都忘記按刪除鍵,總是按儲存鍵。雖然有些資訊、訊息是我們需要的,但更多的是不需要、應該被淘汰的,卻仍然存留在體內,這些不需要殘留物阻塞我們的身體內的系統,阻擋我們幸福感,內在無法感受到幸福感,變成麻木、緊繃,累積到某個程度時,就開始感到焦慮,失去幽默感,失去內在的微笑。當然,我們的思考系統還是運作得很好,但感覺卻不太妙。

 

現在全世界的人們都有這種現象,因為現代化的教育,教導訓練我們思考能力,但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盲點的,這種僅僅訓練思考能力的狀況,對於內在的感覺世界,是不太好的,(偏向思考的教育,使)我們無法表達內在的真實感受,即使知道自己需要一些什麼,卻無法把心打開。


人們明瞭自己需要種舒適、好的感覺,卻不知道如何去做?因為好像一切都是依賴外在條件發生,也就期待可以從外面接收到愛、慈悲等等。有些時候、某些狀況的確會讓我們有這種感覺,但畢竟都是短暫的,因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內在的溫暖。所以我們必須跟自己內在的基礎,來自温暖的心的基礎相連結,這是在我們身體內的感覺良好,而不是依賴外在條件獲得的。 這部分較難理解,因為我們期待一切都是依賴外在條件而產生的,包括「愛」在內。

 

我們會說:「我找不到屬於我的愛」,或者說:「我失戀了」,「沒有人愛我」等等,總是一些屬於外在的條件。並不是依賴外在條件就不好,也許從外面真的能獲得一些愛,但即使由外在可以得到一些愛,自己仍然覺得空虛,因為已經失去了感覺的某個部分,所以產生空虛感。


知道空虛感嗎?就是每當感覺內心有些不太對勁時,就試著從外在做一些改變,試著修整自己的感情關係、試著改變父母、試著改變小孩、改變外在的環境等等。當中有一些是屬於本質愛,有一些則是屬於表達的愛,但我們完全陷在表達的愛當中,跟本質愛失去了連結。愛需要智慧,沒有智慧的愛是盲目的。

 

所以我們必須智慧帶入愛當中,透過正念、覺知的方式,智慧幫助自己與內在的愛連結,開始覺察到內在的一些阻塞、障礙,最終自己也會知道如何化解內在的阻塞、障礙。透過內在自我認識的方式,終有一天,可以跟內在安好(okeyness)的感覺相連結,那時,某些時刻就會感覺到:嗯,挺好的、感覺很好。

或是你想唸「如果」這個咒語?「如果能夠這樣,我就會很好!」「如果我的另一半再稍微對我好一點,就好了!」「如果我的丈夫能夠再積極一點,就很好!」「如果我的太太話不那麼多,就不錯!」「我真的覺得不太好,我應該能夠變好,如果這樣、那樣改變,我就好了!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若你一直持誦「如果」的咒語,就是一種失敗的象徵,要放下這種觀念。當然是可以做一些外在的調整,但必須要有內在的光明,有內在的光明才能照亮道路,如果內在沒有這份智慧,沒有這種對愛的理解,就無法表達。愛是種天真無瑕的感受,必需先跟這感受、愛相連結,然後運用智慧去表達這份愛。

 

也許大家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概念。外在的概念其實是非常簡單的,但是跟內在相連結的體驗,和外在的一切無關。如果能夠開始往內看自己的心,放下不必要的擔心及焦慮不安的感覺,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,與自己的感受相連結,在那當中,就可以找到那最單純的、甜蜜快樂的感覺。
 

首先透過智慧心、理解心向內看,跟本具的愛相連結。這會帶來溫暖和平靜。透過洞見洞察力,會理解並非一切都是來自外在的,內在也是同樣重要。這會帶來轉變與理解:知道自己需要更暸解自己,需要跟自己基礎的幸福感相連結,同時要跟自己本具的愛相連結,然後才能夠向外去表達這一份愛。否則的話,(沒有連結自己的愛時)一般表達的愛不是愛,而是如同餓鬼般。

 

讓我們來尋找這份感覺,從簡單的禪修開始,我們稍微禪坐一下。
 

仁波切禪修引導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cIviJ3FCxM&feature=youtu.be )


仁波切:放下思考,去連結自己的感覺。我數一、二、三,數到三的時候,大家把一切放下。

一、二、三,哈!(長吐氣) 眼睛閉上,去覺知自己的感受, 真實的面對自己。

對自己要仁慈,去感覺自己的感受~不要阻擋任何感受,任何感受都允許它們到來(升起),就僅僅去覺知到它~ 不要評斷它,不要壓抑, 就只是去感覺你的感受,放鬆!放鬆你的身體,放鬆你的頸部,放鬆你的肩膀,放鬆你的胸腔,放鬆你的肚子,放鬆你的雙腿,就僅僅只是去覺知它~去感覺有種溫暖在心的位置,有種安好okeyness的感覺~那當中有些許的「樂」, 一種喜悅感。感覺到安全,感覺受到保護~也許情緒、念頭會出現,就只是覺知到它們,在那當中放鬆,念頭、情緒就像雲朵一樣,來來去去,就只是放鬆,讓心如同天空一般~ 

 

在內心深處,有種寧靜的狀態,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理由,大家都有的,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,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跟它相連結了,但現在我們重新相連結,跟我們的根源相連結~這寧靜的心,清明的心,喜悅的感覺,愛的美好感覺,跟它再一次連結,這就是我們的本性~去感激我們能夠再次與它連結。

對於佛教徒來講,這就是佛性。對於非佛教徒而言,這就是心的本質。我們都有權利去認出它,它能夠給你內心的力量~它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恐懼感~回家吧!回家!在當中放鬆,一再一再的回家,放鬆~

謝謝大家!


剛剛有什麼事發生嗎?覺得想睡覺嗎?還是覺得很放鬆?有沒有任何感覺?
愛是一種感覺嗎?或是一種念頭、想法?
愛是有條件的嗎?或是無條件的?
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愛呢?沒有愛能活得下去嗎?
愛一定要從某人或某件事物中得到嗎?
愛是什麼呢?愛是什麼?愛…是什麼?

是智識的心mind嗎?或是感受心heart?
還是,愛是謎,從來不曾存在過?

也許大家對愛的感覺、體驗都是不一樣的。
剛才我們練習時,有什麼感受?

 

 

微細身開示影片及其他相關的影片,請見官網:

專題開示「療癒道」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instruction_50=145

精要短片分享「遇見本質愛」系列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instruction_51

 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開示、課程報名  即時通知請加入好友  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