措尼仁波切

措尼仁波切 如何脫離習氣之輪

2017/06/21

措尼仁波切  如何脫離習氣之輪

如何從思考、講述(敘述)、行動的習慣模式中解脫出來

 

措尼仁波切說:「當你認出心的真實本性時, 所有習性模式都在智慧的空間中自然解脫。這包含了被稱為『輪迴』的最終習氣。」

這『最終習慣模式』就是輪迴本身 — 習性循環的存在之輪造成你所有的痛苦。業力驅動這個輪子;貪嗔癡三毒,深植於心的習氣當中。

當你終於厭倦了「在無意識下參與慣性輪迴程式的日常活動」, 你要如何改變它呢 ? 一旦你真的覺得有這個必要,而且想這麼做,佛法教導了三種基本方法,來切斷你與輪迴之間的綑縛。

方法之一 是斷除對現象世界的執著,這是捨棄(出離)之道。 緬甸或泰國佛寺牆上繪有相關圖像。提醒著小乘出家僧眾遠離他們心中生起的慾望和執著。這個的方法的問題是,這樣一個接著一個斬斷的方法,可能會沒完沒了,無止境的。

另一個可能性,是轉化你看待 (感知) 輪迴的方式。 與其捨棄輪迴,你訓練自己開展強大的慈悲,和對輪迴本性空的洞見。藉由改變被習性所迷惑而感知現象的方式,你也會改變心被負面情緒和困惑的影響和 對其的回應。 這是大乘佛法的基本途徑。這是個精微的修持,需要大量的耐心與耐力去自我檢視,和清晰覺知自己的動機。

第三種方法:允許輪迴顯現,並在當下即刻認出那是本初智慧的表達或展現。這是金剛乘佛法中,大圓滿和大手印禪修傳統的方式。在大圓滿修持中,最重要的是認出內在空間或空性。如果你能修持這個法門,那麼不論輪迴的任何現象生起都會消融在智慧心。

要達到這個狀態,你對心之本性的認出必須毫不動搖。如果你能做到,那麼從你心相續中起的任何事---任何情緒、念頭、喜歡、不喜歡、好或壞的感知等等都會毫不費力的自然解脫。

通常問題是:當現象從困惑和無明中起時,它們主宰了你的感知而造成痛苦。但是,像恐懼這個習性上的負面情緒,是可以藉由允許它們消融於心的內在空間而自然解脫的。我們能夠做到這點,是因為這些習氣情緒的本質,就是智慧。

重點是:放下在情緒中的執著並看到它的真實本性。當習氣、情緒起時,你既不要壓制也不要緊抓著它們不放。你不要陷入自他二元而被帶著走。如果你容許情緒消融,那麼困在其中的能量會釋放,並且展現為智慧。

持續不斷地修持心的真實本性,你可以發展出強大的『自了知的覺知』self-knowing awareness, 而它會自然地轉化負面情緒回到它們的本質。當現象起時,它們自解脫,因為那時自我認同與概念心 終於退休了。心的真實本性,也就是智慧,讓它們自然地融入內在空間。

在大圓滿中,這樣稱為『大自在』''great ease'',在這當中,就算 死亡這個概念 也是一個玩笑,它也只是另一個現象,其究竟上本質為空性。你已經穿過一扇秘密之門:所有被概念心和自我執著所掩藏的,都顯露出來了。你了悟到它是完全可趨近且一直都在,因為它是你的基本本性。

真實的心之本性 不會像某些微妙的對治法,對現象採取任何行動、去做些事情、去修正改變、去運作些什麼,它僅只是開放空間和明光的雙運。如果你將彩粉扔到空中,它甚麼也抓不住或黏住,它會自然地落到地面。並不是空間做了甚麼,是因為空間就是這樣,心的真實本性就像這樣。

當你深化智慧心的體驗和學習 不做努力without effort的解脫習氣時,大圓滿逐漸開展。有三種解脫階段:『自解脫』階段比喻為丟彩粉到空中,『起即解脫』比喻就像在水面作畫,『超越利益與傷害 的解脫』則比喻為小偷進入空房間。

當你達到最後階段,起的一切現象都是友善的,而你完全自在。你不需要去接受、拒絕、或改變任何事,所有顯現都被了悟為純淨的智慧現象,從究竟與相對真理的雙融中任運自然起為慈悲的能量。

念頭和情緒的自然解脫,奠基於非概念的認出內在空間。你知道任何負面情緒的本質就是純淨的智慧及 念頭本身是空性的,這讓你深深感覺到寬廣、安逸放鬆,一種自在的感受。你有信心~一種對所有現象不需要任何對治或解藥,就可以自然地自己鬆開、解脫的信心。你體驗了所有事物滲透著無限純淨。你不需要消除或放棄任何事物,因為它已經本質上就是純淨的。

 

大圓滿禪修練習~認出「清明」

『清明』是認出和分辨心中不斷湧現的念頭、心情、感覺及一切顯相無窮變化的能力,它也被稱為『明光』。沒有 清明,我們就沒辦法認出和識別我們經驗的任何面向。

 清明禪修:選用一個物體作為你注意力的焦點 來進行下述禪修練習。

1, 休息(安住)在 開放的當下open presence 幾分鐘。

2, 將你的注意力專注在你選好的物體上,我建議可以選用 清澈透明的物體,例如玻璃。

當你專注在這物體時,關於對這個物體的念頭、感受、評論、判斷幾乎不可避免地產生:「這很美」、「這好醜」、「這個—我不知道---它就只是一塊玻璃」  你甚至可能思索著;如同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被教導這個練習時一樣,「我幹嘛做這個練習?」    這修持的重點在下一步驟。

3, 專注在這物體幾分鐘後,將注意力轉為向內,專注於覺知~那個不只察覺物體,還有環繞它的念頭、感受、判斷的覺知。

當你這樣做,一個非常溫柔的體驗會起,它被我的許多老師稱為『正在覺知的覺知』awareness of being aware。 你將開始認出不論你看到甚麼,不論你如何去看,都帶著情緒和認知的殘留物;那種曾經是 被忽視的小孩、父母或老師眼中的失敗者 或校園霸凌的受害者等經驗,存留下來的東西。

當我們向內覺知,我們開始鬆開、解壓,有關我們看待自己和周遭世界的意象、印象( 註 : 意指因為情緒和認知的殘留物所造成的迷惑之見)。 透過這樣,我們開始看到過去的經驗是如何變成現在的習性模式,我們會瞥見「所見之物」(我們所看到的)與「見的能力」(我們能夠見到的our capacity to see)兩者間連結的可能性。

 

 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news_16

 

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:官方line@   加入好友   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