措尼仁波切

措尼仁波切 開啟無懼之門

2018/09/22

開啟無懼之門     擷取自 無懼 開示

 

無懼,並不是指沒有恐懼。

只有佛和愚蠢的人沒有恐懼。

佛沒有恐懼,是因為佛戰勝了恐懼;愚蠢的人沒有恐懼,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感覺恐懼。

 

恐懼是生物體自然的生存機制,我們應該有恐懼的;但我們不應該有對恐懼的恐懼。我們應該就是:有恐懼並覺知它。

 

無懼是:你不害怕自己的恐懼;並不是你沒有了恐懼,但你可以做到不懼怕你的恐懼。意思是,你減少一層層的妄念迷惑,進入到最基本、根本的恐懼,而那與智慧連接。意思是:因為那基本恐懼,我們得以存活;沒有那基本恐懼,你可能不在這裡了。

 

然而,我們不需要將恐懼擴大到極致,這就是問題所在──我們把恐懼擴張到最大,將原本5%的恐懼變成是100%,其中95%的恐懼都是多餘的、不需要的。但如果我們能把恐懼降回到5%或10%,這5%或10%的恐懼是非常健康的。屆時,你去覺知那個恐懼,利用那個恐懼作為生存機制。要做到這一點,我們需要對恐懼有更多了解。

 

如何對恐懼有更多了解呢?

要運用覺知──aware。覺知到身體,覺知到情緒,要覺知到微細身。這種「對於恐懼的恐懼」,已經變成美麗的怪物,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加強它,以責任的名義、以關照的名義,一天又一天、一月又一月、一年又一年,建立了自己的世界。它帶著不安全的訊息,帶著不確定性,它帶有不可預料性──那會是我,那可能會發生在我身上,任何時刻、任何場合── 一再一再的恐懼。

 

該如何保護呢?做些其他的事吧!可是其他的事也是無常的,無法給予充份的承諾。很多次承諾被打破,每一次打破了承諾,也打破了我們的心,破碎的心變成了另一種習性模式。全部這些連結在一起,變成了很大的個體──恐懼,和你連結在一起,你走到哪,它跟到哪,它是內在的翻譯、詮釋者,所有的事都以恐懼的方法去詮釋,每一狀態都以恐懼的方式去感知:這是不安全的、是無法預知的、無法信任的、無法依靠的──恆時的鉤掛在你心裡──請覺知它,請覺知,找到這個怪物周圍的空間,那是不變的空間、那是無生的空間。這怪物是會改變的;但在怪物周圍的是空間、是不會改變的,那是超越生住滅的,稱為內在的空間、開放,佛教中稱之為佛性、空性,不同於怪物。在那裡,怪物能夠自由活動,不會有任何意外,不然你會製造一個接著一個的怪物。不同於怪物的另一個,兩個怪物互相碰撞,你應該要給怪物一些空間,讓怪物能夠自由活動,會需要有種沒有什麼可失去的、內在的、內心的空間,是沒有什麼可失去的,也沒有什麼可停駐、耽著的,但你可以經驗它,這個經驗是超越、移動和改變,這個經驗是超越來與去。

 

你能找到那個空間嗎?還是只是看到怪物呢?在那個空間之中,那裡有著平靜,完全的放鬆,完全的開放,沒有什麼可失去的,也沒有什麼可獲得的,除了自由、自由的移動,沒有實體,有著溫暖、有著慈愛,這慈愛沒有對境,這慈愛是容許所有事情發生、暢通無阻的狀態。安住在那裡,當怪物來的時候,找到那個空間,那可能是你的手臂,你可以擁抱那個怪物,你可以擁抱那個恐懼,不是要去殺掉恐懼。當那個恐懼的怪物開始感到愛的時候,沒有分別批判的愛,沒有以保護的名義增加多餘的恐懼的愛,有一天、有一刻,當你感覺到不再需要保護恐懼時,那恐懼就開始轉化。

 

明白嗎?當恐懼覺得不再需要保護了,無懼就產生了。

 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news_16

 

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:官方line@   加入好友   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