措尼仁波切

佛法核心教學

措尼仁波切 四念住教學 2-1

2020/03/12

四念住 2-1    正念、身念住的運用故事

 

透過身念住的修持,到最後會達到全景式的覺知,會更覺知到周遭事物,自身的移動,侷限性覺知從對身體正念開始,變得比較寬廣,如同窄角的鏡頭變成廣角鏡頭。

 

現在來分享一個故事,一個簡單單純的故事:

 

許多年前,我想是我第一次去美國,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,我處在學習的過程中,他們是如何吃、如何喝、如何穿著、以及如何行動,我試著保持正念,因為一切對我而言都是新的事物,因為還沒有變成「習性」,尚未成為自動化的習性。因此 我總是很警覺、有意識的,並且刻意地保持正念。

 

那時我在舊金山,我的一位學生朋友帶我去一間非常高級的餐廳,第一次去到這麼高級的餐廳。我有意識的、保持正念看著這裡、那裡的,於是我們走進餐廳。我有一種關於印度服務生的習性模式,對於印度服務生的應對及對待,我有那樣的習性模式。在一開始,我投射他們也會像印度服務生對待我的模式,所以我預想了,當第一次我見到他們,他們見到我的狀態,因為在印度總會有奇怪的眼光,他們會將我從臉看到腳;就是男士的臉,但下身卻穿著裙子。現在,喇嘛已經眾所皆知,但在之前,每次去到餐廳,他們就這樣打量著。像那樣,所以我預期會像那樣,但卻沒發生!

 

他們看到我就像一般人,他們並沒有用掃描的方式看著我。當我們進入之後,他們請我們在一張桌子前坐下,我仍繼續看著他們是如何做事的。我的朋友就點菜,但,當我需要像紙巾之類的東西,我低著頭地到處找了一下,有位侍者立即來了。在印度餐廳,一開始時所有侍者會看著你,當你點完菜時,侍者就都走掉了。所以,我很驚訝,我沒有看到他們,但每次我需要東西時,就有侍者會出現,我對於他們的正念感到驚訝!

 

在印度餐廳,如果你需要東西時,你是找不到侍者的,你必須用喊的,「哈囉!」

但在那個美國餐廳,當我需要什麼,稍微低頭,就會忽然間聽到,「先生!你需要什麼嗎?」我回覆他們說沒有,或有,完成後他們就離開了,並不會一直站在你旁邊看著你。在印度,他們要不就消失不見,要不就一直站在旁邊,用一種特別的眼神盯著人看!

真的,這美國餐廳的侍者令人驚訝!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
 

之後,食物送上來了。當他們端著裝食物的盤子出現時,非常的安靜,當他們服務時,食物沒有濺出來;在印度,只剩一半在盤子裡!四五個侍者一起來,都沒有相撞,每位侍者都在身念住中,一位在放盤子,後面那位會覺知著,與前面保持距離。在印度餐廳會直接往後相撞,食物就濺出去了!

 

他們移動得非常迅捷,但沒人相撞,食物也沒有濺出來,手臂上一次端著三個盤子出來,哇!太完美了,真的!太震驚了!

 

知道嗎?對的時間、保持空間 ,沒有被情緒與念頭牽絆住。如果被情緒與念頭吸引牽絆住,你就丟失當下;當你丟失當下,就會相撞了!

 

因此,無論我在這裡,他們在這裡,知道周遭一切事物,不在念頭中、不在情緒中,也不需要思惟,就只是覺知著發生的一切,在當中移動,多美妙啊!真的!真的很感動,如此美妙的修持。

 

之後,用完餐了。我們還有一點時間,我和我朋友聊了一下。他的名字是:丹尼爾.高曼, 他寫了一本書,書名是:情緒智力.EQ。

我告訴他:「哇!這些人的正念修持的真好,比寺院還要好,比僧眾、尼眾還要好,非常棒的正念 ,太隨喜了!」

他說:「是啊!但有一個問題 !」

我回答:「什麼問題?」

他說:「這些人只有在餐廳修持正念。」

 

理解嗎?當他們換下衣服,走出餐廳, 就沒有正念了。我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著正念,這裡和那裡,或多或少。但我們正念的訓練都是以工作為目的,

而不是為了生活、生命得到進步改善。因此我們必須將對身體與當下的正念帶入生活、生命,而不是只用在特定的工作或任務上。

 

 

如果有正念,我們能做許多事;如果有正念,生活一點都不困難!

 

簡單的事,比方說在飛機裡,也可用聰明的方式旅行。比方:飛機上有「使用中」,的標誌,表示有人在廁所中,對吧!如果你有正念, 當你聞到食物的味道進入機艙內,趕快去廁所,因為那時沒有人在使用。如果你之後再去,就是長長的隊伍了!所以當你覺知到食物的味道,好的!我該去廁所了。之後,當食物來了,你可以放鬆地坐著,因為已經處理完成。

 

 

對許多事物保持著正念, 那麼,正念就會帶來洞見。

 

洞見:意指解決之道。如果你沒有點擊正念,也就沒有洞見。除非洞見已經變成自動化的,如果洞見是自動化的,那麼你是幸運的,但,如果沒有就不是。

這裡是兩件事:一個是自動化的啟動、激發;另一個是由內在主動式去建構,而,正念是內在主動性去帶入,試著去改變。

 

有不自主的反應,跟自願主動去改變。自願主動的那種是你自主主動的去選擇,嘗試去做!不自主的反應是像自動化的,是你沒有選擇就這麼發生了!

 

我想我們來講下個部份,這個部分講太久了。正念,到剛剛都是身念住,大家想進入受念住了吧!我感覺該往下講囉!

 

一般來說,我們有理智心與感受,有兩種重要的元素,當然,還有身體。

首先是感受,基本的感受。然後是情緒,再來是心情、精神狀態。

還有,知道、思惟, 這些是頭腦、心識,也是身體中重要的元素。

 

因此,我們不可以否認、拒絕感受,我們必須與感受感覺合作,別無選擇。

 

以身念住同樣的方法,當下環境周遭與身體都還是在的,但現在更微細地 ,比當下環境周遭與身體更微細,試著去連結感官知覺與感受,試著覺知,抱歉!不是覺知, 是正念,去注意感受,受念住。

 

感受在這裡的意思是,包括感官知覺、基本感受、情緒、以及心情、精神狀態。我想大概是四項。 

 

粗重身的感官知覺、微細身的感受,基於微細身的感受 ,我們對事物產生的反應,就會變成情緒。長期重複著情緒,就會成為心情、精神狀態。

 

處在一種心情、精神狀態中,可能你在想著一些事,或是有些小情緒生起了但在這些的底層,我們的心處在某種精神狀態中。各種的精神狀態,好心情、壞心情,可能徘徊幾個小時,有時候是好幾天。

 

比方說:在早晨,有一些好的情緒生起了,好幾次,或有一個強烈、好的情緒生起了,那個被激發的快樂情緒進入到你整個微細身的系統,所以一整天都很開心快樂,不知道自己為何開心快樂, 就是開心快樂。有時候你忘了在早晨情緒生起的原因,但感覺整天就像是很雀躍,講電話時開心快樂,見到人時也開心快樂,伴隨快樂的心情,如果有任何人請你幫忙,你都會說:好的!沒問題!你提供了很多的協助。

 

但當你快樂的時候,請不要給任何承諾,因為快樂會讓你給出承諾,但當你不快樂時,就無法履行承諾了!

許多決定是依情緒和心情而產生的,沒有經過適當的分析。分析的理智心是來自思惟。但因為我們沒有修持受念住,因此我們沒有覺知到自己依於情緒心情做了許多決定。

 

課程尚未結束,請接續  措尼仁波切 四念住 2-2

開示影音連結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instruction_48=221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news_16

 

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:官方line@   加入好友   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