措尼仁波切

佛法核心教學

措尼仁波切 四念住教學 2-3

2020/03/15

四念住 2-3    受念住、心念住、法念住 教學

 

大家都知道修持技巧了嗎?

知道感受、 心識、 覺知, 透過正念努力的覺知,無論什麼感受生起了 ,不要阻斷它、不要壓抑它、 不要加入它 、也不要逃離它,和感受待在一起 ,感受就會打開來!一個接著一個,感受會打開來,尤其是帶著強烈習性的感受,  你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到。

 

你們想睡覺嗎?有一點想睡 是嗎?如果你覺得想睡 ,這是個好徵兆,這表示 你的念頭在感受中休息了,意即你知道如何放鬆, 但沒有睡著。我們要的是」沒有睡著的放鬆」,放鬆 但有著覺知,放鬆 但警覺著,放鬆 但 是有效能的 。

 

不需要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中,像是緊繃 、壓力。讓 緊繃 、高度緊張、 壓力 平靜下來, 但仍是有效能的。不像尼泊爾人,非常的放鬆,但沒有效能。他們從沒有準時過,時間對他們而言是不存在的;不像是德國人,他們說火車會在兩點兩分抵達,真的就是兩分抵達,真是令人驚訝!

 

放鬆與緩慢是沒有關連的。我們以為放鬆就要變成慢動作,不需要的 ,你可以動作很快速,但,是放鬆的。再重複一次,你可以放鬆,但同時可以是快速的;你可以是有效能的,但,是放鬆的!

 

你總是感覺很匆忙,這「匆忙」是理智心還是感受呢?「匆忙的感覺」是種感受吧 !不是念頭。匆忙的感受會帶來煩躁不安的念頭,我稱它為超過內在限速,知道這點非常重要。

 

有三種速限:思考的速度、感受的速度、以及身體的速度。

 

「思考的速度快」是好的, 對吧!如果我說完兩分鐘後, 你才明白才開始笑,如果我說了一個笑話,每個人都笑了,你卻五秒鐘後才笑,這麽慢的反應, 你不想這樣吧!  你想要快速的思考能力, 對吧?快速的思考是很敏銳的。「敏銳」, 緩慢的思考不能說是敏銳的,快速才能說是敏銳的。

 

我們的問題不在於快速的思考,而是在於過快生起的感受。

 

因為我們沒有修持正念,  因此沒有覺知生起的, 到底是「思考」還是「感受」,對於是思考還是感受, 混淆了!當我們說「精疲力竭」,精疲力竭不是思考造成的 ,  而是感受造成精疲力竭的,是躁動不安的感受造成的,如果你沒有覺知到,那就會瘋狂了!

 

感受速度的問題,我想台灣也有,在香港,感受的速度是很高速的;在紐約, 感受的速度也是很高速的,但在尼泊爾 ,感受的速度是很低的,在零以下。如果說適當的速限是五十,但香港已經到八十、 九十了!超過了速限,重複這樣的超速,那樣超速的感受會撞擊你的神經,以及你的粗重身,你感到非常的緊繃與壓力,去覺知到它!然後去教導它,好的!你現在已經爬到速度九十了,回到五十吧!

 

只有自己透過正念來引導自己,沒有其他方法。

 

 

要去覺知到,「喔!我的內在速度太快了!」,因為你內在升起這樣的超速,並沒有符合外在的實際狀況。我會告訴你們: 為何升起超速及如何處理。我想「跟隨身體的速限」,比「跟隨感受的速限」還要好。

 

身體的速限意思是,舉例來說: 在這房間的後面有一百箱的書,從這裡到那裡, 從房間甲到房間乙,我們必須搬移這些書,就一個人,必須去搬那些書箱。

 

你們明白這個例子嗎?你的理智心看一看就知道如何處理, 「好! 這樣那樣, 完成!」你的理智心已經搬完所有東西了,想一下就都知道了。理智心知道如何去移動搬運,但重點是身體。身體要從這裡搬一本書到那裏,  是需要花時間的,你不是超人!超人是可以非常快速的,但是,我們身體是有最高速限的。如果你超過速限, 可能因此東西就撞壞毀損了。但如果你是慢速的, 是可以加快速度到某個點,「好的 !我想我無法比這再快了,我的身體可能無法承受了。」那你就加快到那個速度 ,如果需要的話。

 

但是情緒上是: 「我要快點完成, 越快越好!」理智心說趕快完成工作,  情緒想要執行理智心的話,「我想快點結束它!因為我要出去!我想要吃披薩!」而你反應在動作上,你不斷反應著,「我想要快點完成!」但要多快呢?是以什麼來決定這個快速呢? 是以身體的速度。

 

因此你必須平靜冷靜下來, 回到身體速度,不要像尼泊爾人的速度, 提高速度,然後去搬移書箱。當你在搬移的時候,還可以哼著歌……讓躁動不安的感受平靜下來,去尊重身體的速限,這樣進行的話,結束之後,你仍然會感到清新。

 

否則每當情緒催促著你:「快快快!…快點快點!… 趕快做趕快做!…  現在, 就是現在快做!」但身體無法這麽快速移動對吧!但,可能你的感受持續催促衝撞著,脈裡所有的氣都跑上來了,你們有這樣的感受嗎?這是現代的通病,真的! 這造成很多人的問題,這稱為 「氣」的問題,  在西藏, 稱為失調的氣,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。覺知到,感受速度提高了,「平靜,親愛的感受! 冷靜平靜下來!」

 

從這裡走到那裏,無法用飛的 對吧!因此,放鬆但走快點,放鬆感受,走得速度快點。即使是處於緊張、超速的感受中去進行, 你完成的時間幾乎一樣,或許,還可能在半路就出錯、跌倒了,還會更延遲了。真的, 有時我會有這樣的問題,我想我們都有這樣的問題。

 

所以,透過受念住覺知到它。

 

好的,當你覺知到它,之後,如果你可以,帶入適當的速限。哇! 那整個微細身,每件事就會感覺是舒服良好,真的!

 

 

正念下一部份是: 心念住。我們有一分鐘的時間。心念住的意思是 ,  基本上來說,是覺知到你的念頭。

 

無論什麼念頭來來去去,好的念頭、不好的念頭,就只是覺知到它。覺知,並且試著安住在念頭之上,慢慢地 ,安住在「知道」之上。

 

理智心有思惟、知道、覺知、以及明晰。首先覺知到念頭,並且安住在念頭之上。因此念頭不會製造出更多的念頭,安住的念頭一個個打開後,你就只是安住在「知道」上。

 

覺知到這「知道」,然後念頭再生起,覺知到這念頭,並且安住在其上。

 

因此你將不會製造更多的念頭,安住在「知道」之上 ,好嗎?並不是安住在「知道的那件事」,這是不一樣的!身念住是向外知道 ,知道身體、外境。但這不一樣,你就只是安住在這知道者,不是「知道的那件事」。慢慢地,從「知道」,我們去找到「明晰」,安住在心的明晰部份,我稱它為「明性」。如果我們可以這樣去修持,是可以達到的。

 

首先覺知,安住在念頭上,接著知道,然後是明性。

 

心念住的修持,首先覺知粗略心,也就是念頭,接著是第六意識心的— 知道,然後,你覺知到心的本質,心的明晰。那是明性或明晰,與它待在一起!當你和它待在一起,任何念頭、情緒 ,無論什麼生起了,讓它來讓它去,讓它來讓它去吧!這就是心念住的修持。

 

接下來,是法念住,或是三摩地。這會依修持有所不同,以明晰為基礎。經過前面的修持,現在已經到達平靜而明晰, 因為透過前面的修持,這時已經沒有任何情緒、感受在紛擾亂跳了。

 

受念住的修持帶給你平靜穩定,而心念住的修持會帶來明晰。

 

有了平靜穩定與明晰,然後我們來修持止禪,也就是法念住 或是三摩地。止禪意指「帶著平靜穩定與明晰,試著保持專注。」比方說 :你現在正在做著某件事,試著安住在某一特定點上或任何狀態,所有三摩地的基礎,稱為止禪。

 

慢慢地 ,從那之中找到虛空space,也就是心的自性 、本質。一旦你找到虛空,也就是心的自性的一部分— 空性,然後再回頭做身念住修持,將一切事物都帶入空性,身體變成空性、感受變成空性、念頭也變成空性。

因為第一次修持時,你尚未找到心性,因此你無法將空性帶入身體,因為那時你還尚未了悟空性。

 

因此透過由粗重身,進入越來越微細,到你找到空性或虛空,然後將虛空帶入身體,身體會變成像心經中所說:「色即是空。」但如果你沒有找到空性,你如何能「色即是空」呢?即使你修持身念住,身體還是身體,不會有空性的滋味。因此透過步驟地修持你找到空性,然後將空性帶回到身體,身體變成空性,感受變成空性;空的感受,空的心識。我希望會有些什麼事發生,大家會有所了證! 如果這部分不了解,不談空性教導的部分,其餘部份的學習也可以幫助大家的生命生活。

 

空性讓我們從輪迴中解脫,其他正念的教導 ,希望可以讓大家的生命生活更完整穩定。

 

有「療癒道」跟「解脫道」。若不提空性, 其他的修持就是屬於療癒道,帶著空性那就變成解脫道。

我的教導是基於療癒道,進入解脫道。

 

謝謝大家!

 

 

「四念住」課程圓滿結束!

 

迴向一切聞思修功德,願一切眾生證得佛果位!
 

開示影音連結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instruction_48=221

 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news_16

 

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:官方line@   加入好友   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