措尼仁波切

佛法核心教學

措尼仁波切 間隙 1-1

2020/04/04

措尼仁波切 間隙 1-1    

    今天要講述的主題是關於間隙,有時候我們也稱為中陰,中陰的主要部分是要去找出「間隙」,有些間隙非常短,有些非常長,有些間隙超越時間,希望透過剎那剎那的間隙,我們最終能夠找到「超越間隙的間隙」,那是超越時間,也就是超越生、住、滅,是每一樣東西的本質實相,希望我們可以與我們的母親會面,我們稱之為「母光明」,母光明一直都與我們同在,但是我們被存在的時刻給遮障了,這也是間隙,它存在著但也超越存在。而「存在」這個間隙包含開始、中間、完結。

有些間隙以二元的方式呈現。有些間隙充滿了思想、念頭,有些是沒有念頭的,希望我們能找到沒有念頭的間隙,透過沒有念頭的間隙通道,找到我們的母光明,我們得以飛翔。希望當那個適當的時刻到來時,我們的母光明顯露出來。

當我說長的間隙,意指二元狀態的開始,到二元狀態消融完盡,稱之為輪迴的間隙,我們正處在這個輪迴的間隙之中,希望我們可以讓它短一些,否則這輪迴間隙會不斷的被我們的業力所延長。

 

但這間隙會停留多久呢?這存在的間隙有著開始與結束,這間隙因著業力而生起,但它從未離開母光明「般若智慧母」。在這長的間隙裡有著很多的短間隙,即是生於六道的眾生,在這六道之中,我們生而為人,另外還有個間隙是從出生至死亡之間,希望我們正在這間隙當中,然而我們從未與母光明分離。

那為何說大間隙是由剎那的小間隙所組成呢?因為如果你靠近些去看,你會找到母光明,也許不是真正的母光明,但那是「仿真非真」的母光明。

 

 

有沒有聽過這故事啊?這是個發生在香港的故事,更有趣的是,我在香港得知這個故事,是個很好的故事。我的一位美國學生來到香港,想要買手錶,去到手錶店,看到非常多的手錶。

問了店員,「我想要買手錶,可以請您介紹一下嗎?」

店員問:「你想要哪一種手錶呢?」

這朋友問:「你們有哪些種類的手錶呢?」

店員說:「我們有假錶、仿真假錶、原裝正版的錶。請問你要哪一種呢?」

這店員沒加「先生」,但我朋友說「你需要哪一種錶呢,先生?」,這是美式幽默。

朋友又問:「這有什麼差異嗎?」

店員答:「當然有差別,價錢就都不同囉」。

這朋友問:「那麽在時間準確的部分,每個都差不多嗎」

店員答:「「這當然囉」

朋友問:「告訴我 真正的差別在哪裡呢?」

店員答:「假的錶,你會知道的,如果你近點去看。仿真的假錶,你未必能分辨,只有我知道,所以仿真的假錶是挺貴的,但不到原裝正版的價錢。」

 

 

我們現在這個中陰稱為“此生中陰”,即是由出生至死亡的間隙,中間有很多小間隙,希望在這當中,你可以找到仿真非真母光明,這稱為子光明。母光明與子光明。子光明是通往佛果位的簽證,我們有護照,因為我們擁有珍貴的人身,擁有具足的條件,你拿不拿得到簽證就不知道了,能拿到簽證是好的,當你死亡的時刻,在法性中陰的時候,你可以出示你的護照簽證,輕易地通過海關,如果沒有簽證,你就必須到不同的通道,他們會問你很多問題,像是『你為什麼要來香港?』,『目的是什麼呢?』,『你預計停留多久?』,『你居住地址是哪裡?』,『你身上攜帶多少錢呢?』。你必須要回答這所有的問題,他們也許會讓你入境,也許不會,可能拒絕讓你入境,可能會監禁你一段時間,沒有簽證,一切都是不確定的。

 

因此,最好在這一生就拿到簽證,唯一不需要拿到簽證的,就是在此生解脫,那你就不需要護照了,成為虹光身,在這個時刻、此生即證悟,在這之前,我們都還是帶著自己的肉身,我們的五蘊,我們所有業力的果,以往的業力,我們依然背負著它,業力的果報。我們要好好的照顧我們的五蘊身。

是有因緣果報的,因此我們這一生要積累善業,讓我們得以妥當安排,當那個時刻來臨時,少點干擾,多些有利的條件環境,能輕易進入修持  沒有太大的阻障,能夠順利認出我們的子光明。

在此生中陰中,我們追尋子光明,但我們必須要保持友善與尊敬,尊敬我們的此生中陰,好好照顧它。我們要好好的生活,要過健康、有善德的生活,因為這個原因,我們修持佛法。

 

我們擁有珍貴的人身,我們想知道更多,想找出是否這輪迴,我們不斷地流轉著的輪迴,可能有完結的一天?

 

佛陀也問過同樣的問題,他不斷地問著自己,他相信業力、因果,佛陀尋找著離開輪迴的方法,他不斷的問著問題,希望能找到真理實相,有一天他找到了真理實相,在菩提迦耶菩提樹下,我們稱之為「從夢中覺醒」,稱為「證悟」。

 

我們正嘗試做同樣的事情,對我們來說會容易一點,因為佛陀已經指引出道路,根據歷史記載,佛陀是自己找出這條證悟之道,但對我們會容易些,因為我們可以跟隨他的道路,但不是盲目的跟隨。我們需要有確信,為了要有確信,我們要去學習研讀,為了學習研讀,我們需要先聽聞,我想香港是個幸運的地方,你們可以聽聞到成千位老師講述佛法,或許不到幾千位這麼多,但總有幾百位吧。很多聖者都來過香港說法,因此大家可以選擇自己的老師、上師,有如超級市場多樣的老師供選擇,希望大家已經選擇了幾位老師、上師,或者一位,如果尚未決定,就繼續逛逛,有一天就會找到的,「喔~這個老師的說法有道理。」但不要盲目的去追隨,要去看看老師的背景,有時候背景不那麼健康,但表面非常有吸引力,有時候背景非常健康,但表面顯現是沈悶單調的,最好是有健康的背景,同時也有吸引力,有吸引力是指精神上、靈性上的,不是指身像上的,如果身像上有吸引力也很好,不需要去選醜陋但健康的老師。

 

 

你會感覺到有種連結,那麼你可以去會見、去親近、去坐在那裡,不需要講太多,你就被融化,就這麼被他或她內在光芒給擁抱著,你自己會知道的,不為了什麼特別的目的,唯一想要的,就是希望能夠學習,得到自由解脫,希望大家都已經遇到自己的導師,如果還沒有找到,我會為你祈禱,希望你很快地與之相遇,從他們那裡聽法,並去思維、反思,反思什麼呢?

我想在亞洲你們並不需要,去討論佛法是真實的或不真實的,我想我們不用擔心這點,因為這在我們文化當中,我們已經知道了,就像不需要每次開車前都要再考試,因為你知道,你有開車經驗,但你是否知道如何開車,那才是關注的要點。

關於「佛法是對或不對」,在亞洲我們不會關注這問題,但當佛法到一個新的國家,這就會是個被關注的問題,在那裡人們全然敞開,他們不知道你將要帶來什麼,他們會去測試佛法,而佛法已經被測試了將近一個世紀,因此不用擔心,不需要將時間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。

但對於「我是如何去了解佛法的」,這是我們應該去檢視的。

 

我有正確地修持佛法嗎?或者是表面做做樣子?

我們內在的衝突情緒及煩惱是否與佛法相遇了呢?

 

 

 

 

聽聞佛法,思維佛法,行持運用。

 

但不用去檢視佛法,當然如果你去檢視也無妨,但這是不需要的,應該去檢視自己對佛法的了解:我是不是真的了解佛法了呢?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?我懂了什麼呢?那了解佛法的目的又是什麼?我變得更驕傲了嗎?我變得更愛炫耀了嗎?或變得更平靜了呢?有更多愛心了嗎?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嗎?有消融一些困難的情緒嗎?開始感到自由了嗎?帶著愛的自由感,內在本質愛開始展現了嗎?

 當朋友問你:「你發生什麼事嗎?」

「你知道,是有事情發生了,很特別的事,但我不能告訴你。」

故意讓人感到好奇懷疑,這是一種炫耀,那不是佛法,剛開始是佛法,但後來變成了毒藥,透過修持達到某狀態之後,但卻變酸變質了,要去覺知到那個狀態!去思維思考,不斷的檢視自己,自己狀態的變化。
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修持守護,靈性的修持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。

修持佛法助長了你的自我呢?還是淨化了你的自我?

書上說:沒有被世間八法所污染,那就是純正的佛法。

大家是否是正修持著這樣的佛法呢?

 

經過一段時間不斷的讀書研讀,得到一個結論,到了問題的中心點,我一定要弄明白這點,因為我已經被引導前往簽證,也就是子光明,透過一次次的研讀學習、透過一次次的修持,最終,我一定要了悟自心最內在的本質,我知道有「變動的心」與「不動的心」,我體認到一切都與心有關,如果我覺醒的話,那是由「心」而醒覺。如果我在輪迴流轉的話,那也是我的「心」,不是我的身體在輪迴流轉,是我的意識心,帶著我的業力,以不同方式展現出來。

 

「啊!我應該要去認識自己的心!」

 

因此我們開始看心,我們了解到有「變動心」與「不動心」,變動心建立在主體與客體上,基於主體與客體,形成二元性,因於二元性產生了執著執取,因於執著就有了世界,產生、創造,會有行動、有創造力,當去創造時,需要有東西被創造,就會有主體與客體,因為這行動、創造,就有了業,業力在我們的基阿賴耶識中留下印記,因此體認到:「我必須去認識自心的真實本質!」

那我應該是向外看呢?還是向內看呢?明白到我應該向內看,「看」並不是用眼睛看,而是用「心去看心」,如果你知道怎麼正確的看,那你可能會看到間隙。

就如密勒日巴尊者說,「在間隙與間隙之間,無念顯露出來」。

因為一直都有著間隙,大的間隙,小的間隙,有些間隙是「存在現有」的間隙,有些間隙是「不存在 空」的間隙,我們在尋找「不存在 空」的間隙,了解嗎?

比方說有杯子是「存在現有」的間隙,沒有杯子是「不存在 空」的間隙,再來可能有另一物體,那又是「存在現有」的間隙。事實上,在這「存在現有」的間隙中也涵納著很多間隙,而那間隙裡還有很多很多的間隙,一直往下分析,就沒有了間隙,超越了「存在現有」與「不存在 空」,超越 beyond,因為「存在現有」與「不存在 空」是依附著時間,有一天你會了悟實相是超越時間的。

    

抱歉,這部份令大家有些困惑,你正在思考、掙扎嗎?歡迎這掙扎,是應該有掙扎的。每個進步都來自掙扎,佛陀掙扎了多少年啊!密勒日巴尊者掙扎了多少年啊!我們何不也去經歷呢?

 

 

每一次重要轉變來臨時,總會有些掙扎,因為它就要破除你舊有的習性,要去打破你的舊有習性、固著執取、緊握,這些開始要轉變,當這些要轉變的時候,會覺得有點恐懼及困惑,但我們需要這樣的掙扎,我相信有些人會想「仁波切在說什麼啊?聽起來不錯,但我真的不明白,但我也不在乎。」那就不是一個對的態度,你應該要在乎的,你應該要照顧你的母親(母光明),你應該做個好孩子,這是你的責任,這是你唯一得到自由的方法,如果你珍惜自己,就應該去照顧它。

 

有一個無念、開放、自由狀態的瞬間,是一個短的間隙,我們要去滋養這個間隙,這稱之為心性,心的本質,那是對於空性滋味的些許理解,當我們往內看的瞬間,有個,我不知道要如何說明,在這麼短的時間,如果大家想知道,沒關係,我差點就廣告我的閉關課程,可能不適合吧,下個閉關我會有系統的教授間隙,但我沒說你們要來,請不要來喔,這樣的課程不應當是被動被叫來,你們應該主動要來的,開玩笑。

 

是有個系統的方式,讓我們認識子光明,我們稱為自心本性、心的本質,這是主要的禪修,無論你修持哪一種禪修,最終,都是為了要了悟這個,比如你是修持觀想,比如你持誦咒語,經年累月地修持了止禪,所有修持都是指向自心本性,不只有這些,禪宗也是指向自心本性。

小乘也是指向自心本性,般若心經  大乘也是指向心性,大中觀也是指向心性、大手印也是指向心性、大圓滿也是指向心性,當你了悟自心本性,就有了簽證。而去保任這樣的狀態,稱為禪修。去熟悉「間隙」,一再一再地熟悉子光明,你會丟失,但可以再次認識它,保任或說維持它,以非二元的方式去保任它,因為自心本性是超越二元心識的。見是非二元的,因為非二元的見地,因此是以非二元方式的禪修來保任心性,書上說:一再一再地不斷去熟悉心性,有一天你到某個地方,有九隻狗追著你,如果你想要,你都能認出心性的話,那表示你的簽證成為永久簽證了,在這之前,簽證可能隨時會過期。

 

透過不斷不斷的修持,在夢中發生狀況了。當在夢中有人驚嚇你,去認出心性,當有人讓你不高興,如果你想要,就可以認出心性,無論你到哪裡,無論在什麼情況下,只要你想要,隨時可以認出心性,不斷修持直到成為那樣,你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,去一些特別的地方,比方去玩雲霄飛車,你們知道雲霄飛車吧,就這樣待在飛車上面,真的,這不是開玩笑的,或是去摩天大樓, 但不要去試高空彈跳,我試過所有方法,除了高空彈跳之外,在印度時,我去坐海盜船搖晃了五分鐘,你丟失一次,船晃過來,可以再試第二次,如果又丟失了子光明,再去試第三次,我們需要一點恐懼感來練習,從身體上的驚嚇開始,要選擇安全但會讓你恐懼害怕的那種,用那種來訓練自己。

 

課程尚未結束,請接續 間隙1-2  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teaching_53=455

 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news_16

 

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:官方line@   加入好友   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