措尼仁波切

專題精要開示

措尼仁波切「大圓滿實修」線上閉關_五之三摘要

2020/12/28

措尼仁波切「大圓滿實修」線上閉關_五之三

 

開示:措尼仁波切

時間:2020年12月27日晚上8:00-9:30

中譯:施心慧

 

有學生問:當我安住在明晰時,如果閉上眼睛,我的心就會很穩定平靜,但張開眼睛看見對境在動,我的心也會跟著動。第一個問題是:請問這是我「安住到對境」上,而非「安住在心的明晰」上所導致的嗎?第二個問題:我們應如何分辨,到底是安住在「真正的明晰」上,或是安住在「妄念所生的明晰」上?

 

先覺知「主體的明」,再覺知「對境的明」

 

仁波切答:很好的問題。當我們打開眼睛禪修時,找到明晰,在此同時,其實我們是有點輕輕的倚靠著對境,這時要稍微拉回來一點,回到主體本身的明上,要把專注力帶回主體本身的明上面。

 

這個問題真的很好,這裡如果打個比喻的話,就好像燈泡。

 

現在大家看得到我手機的光嗎,也可以看到光照在念珠上嗎——「無所緣的止」是覺知那個光,「有所緣的止」是覺知對境。

 

 

這裡所舉的「手機手電筒的光和念珠」的比喻,和前面所舉燈泡的比喻,是指同一件事。當燈泡的光亮起來照到對境,讓對境有種明;但現在要做的是「回到燈泡本身」,燈泡本身就有著明,所以這時要把覺知放在燈本身的明上,而不放在對境的明上,當然燈泡本身有明可以照亮對境,但現在要往回拉一點,回到主體的明。

 

以燈泡這個比喻來說,有兩種明: 一種是主體的明,一種是客體的明,這是要先弄清楚的。

 

當我們做修持時,首先要把專注力放在主體的明之上,這時不需要太管對境,當我們這樣修著、修著,有一天力量增強之後,就可以有一種自由,就可以在「不失去主體的明」的情況下,去做有所緣的止。

 

我教導這個方式,和一般的方式是顛倒過來的,我先讓大家做「無所緣止」,之後再做「有所緣止」,當我們可以這樣做禪修,就可以看到光本身,也可以看到光所照亮的對境,因為最終我們是兩個都要做到的。

 

放下思考,讓覺知覺知它自己

 

第二個問題,怎麼辨別自己安住在「真正的明晰」或「概念所成的明晰」?

 

什麼是「概念所成的明晰」?就是「想著明這件事」,如果是這樣,就是一種概念。我們要放下概念,讓覺知去覺知它自己。

 

我們講到心有四個作用、面向:知道、思考、覺知和明,如果要細講起來,心的面向有很多很多,我把它們簡單歸納成四個,在這四個之中,第一個「知道」和第三個「覺知」,並非思考,這是要分辨清楚的。

 

以覺知來說,當覺知覺知到它自己,這時並不帶著思考在裡面;當你開始去想覺知是什麼,開始去想像覺知像什麼,比如去想剛才講的「光」是怎麼回事,這一切就成了客體的明,而非主體的明,這是要分辨清楚的。又比如你去想和月亮有關的東西,去想白天的什麼東西,去做很多分析,這都是讓思考涉入對境。

 

這裡要做的是「放下思考」,而去歡迎覺知出來覺知它自己。這種覺知有種清晰、清透、還有種鮮活感,這種情況下,心就不會有遮障。可是你一旦開始思考,就會發現你要找那一切都找不到了。

 

當你開始思考,那個明就會變成對境,為什麼?因為思考的心需要有對境,它習慣這邊抓、那邊抓,它習慣抓對境,所以這裡我們就要放下思考的心,僅只是去覺知,帶著警醒和自由,當你做到之後,就要保持心在這樣的狀況中,時間越長越好。要不然,當你不斷去抓對境時,思考的心就跑出來了。

 

 

 

專注在主體的明,知道起念但不追隨

 

所以這裡要專注的是主體的明,當你專注在主體的明時,如果念頭發生,你還是會知道念頭發生了,但不會去追隨念頭,你的知道並不會造成干擾。可是如果你失去主體的明,就會落入執取對境,這時你就會失去根基了,也就是你涉入遊戲之中,但失去遊戲的根基,如果這樣,心就無法穩固,老是想找個對境來抓,就像肚子餓的時候,就會想去抓食物來吃。

 

所以當你禪修的時候,如果有念頭產生,就要去覺知念頭,但要去找主體的明在哪裡,當你找到主體的明,就像找到自己的座位,就穩定下來了。當你處在主體的明當中,即使念頭生起了,也不會有什麼力量干擾你,你只是單純知道它發生了。如果做修持時念頭發生了,而你並沒有察覺,表示明並沒有好好發揮作用。所以在主體的明之中,是帶著「知道」在裡面,但在這當中沒有「思考」的成份。

 

如果你的禪修是「想著明」,那你的禪修就是有能所二元分別的。

 

(2020年12月27日措尼仁波切「大圓滿實修」線上閉關第三天摘要)

 

 

 

 

 

仁波切最新課程公告網址:http://www.pundarika.tw/?tw&news_16

 

仁波切課程報名即時通知:官方line@   加入好友     Line@ID:@ydm7090w

 

愛的漣漪不斷~法佈施

 

幫助眾生開悟是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諸布施中,法布施為最。

 

維摩居士在上開經文中說:「法佈施是以身作則,如法修行,做一切眾生的榜樣,這是真正的法布施」。自己如實修行,也幫助眾生轉迷為悟,就是法佈施。人身難得,正法難遇,何其有幸,透過仁波切的教導,我們得以調整粗、細色身,讓自己成為放鬆、柔軟、有彈性的法器,安住在本覺中,自在地與各種好與不好的情緒、煩惱及生起的一切顯相共舞,信心充滿,遠離憂懼。

 

將仁波切的法教傳播出去,讓愛的漣漪不斷擴散,就是最殊勝的法佈施,自利利他,福慧雙修,功德無量。

 

分享方法:將仁波切的法教透過下方「分享鈕」分享至粉絲團、部落格、line、wechat、電郵微博、推特,或經由簡訊等分享給親友。